中秋节的习俗有:祭月、赏月、拜月、观潮、燃灯、猜谜、吃月饼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、玩花灯、烧塔等。
中秋节,又称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八月节、八月会、追月节、玩月节、拜月节、女儿节或团圆节,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,时在农历八月十五;因其恰值三秋之半,故名,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。
中秋节,一家人吃完晚饭,赏会月,给孩子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,月饼的由来,跟父母聊聊最近的工作情况,这就是月饼团圆的含义。大家借着过节的名义,可以给父母买礼物,让父母更容易接受,不会说我们乱花钱。借着过节的名义让孩子得到中秋节礼物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借着过节的名义,给自己放一天假,靠在妈妈肩膀上,享受一下慢下来的舒适。
拱手礼
稽首礼
中秋之夜,月色皎洁,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,因此,又称八月十五为“团圆节”。古往今来,人们常用“月圆”、“月缺”来形容“悲欢离合”,客居他乡的 游子,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。唐代诗人李白的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杜 甫的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宋代王安石 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”等诗句,都是千古绝唱。
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,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社制,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,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,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,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,宋代、明代、 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。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“拜月坛”、“拜月亭”、“望月楼”的古迹。北京的“月坛”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。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,于露天设案,将月饼、石榴、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,拜月后,全家人围桌而坐,边吃边谈,共赏明月。现在,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、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。
中秋节就是和家人团聚的节日,中国重视孝道,中秋节是孝道的一个传承。有时间多回家陪陪父母,仔细想想真正陪在父母身边的日子没多少。风尚圈将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发扬光大,彰显中华儿女的魅力。
Key Words
风尚圈,中秋节礼仪
0Like
Report
Share
Related recommendation
- • 衣橱管理师,请问你的衣橱长啥样
- • 跟随何俞萱老师绽放优雅的礼仪人生
- •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形象礼仪讲师
- • 风尚圈致敬祖国七十华诞
- • 热烈祝贺Coco当选环球风尚联盟副主席
Latest News
- • 风尚圈礼仪 | 程从正:银行业政企拜访的艺术与礼仪指南
- • 元旦盛启 礼遇未来 ——2025版国标礼仪课全新升级
- • 程从正权威解读:商务会议人数配比之道
- • 高级礼仪培训师证书考试难吗?
- • 程从正礼仪经:人多势众,座次显智 — 会谈排列艺术"